(宣传教育科 2017年5月21日报道)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中国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气候特点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 《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麦秋至: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节气农事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
节气习俗
祭车神
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饮食习俗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满节气台湾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获黑鲳,东北部的苏澳及南部海域则可捕获到飞鱼。高雄县的旗山、美浓等地的香蕉已经进入盛产期。中国台湾是有名的香蕉出产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销到世界各地。
养生秘文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此节气的汤品也十分重要,宜绿豆芽蛤蜊汤、苦瓜木棉花牛肉汤、淮山赤小豆节瓜猪月展汤、荠菜生姜鱼头汤、胡椒粒老鸡猪肚汤、西洋参红枣生鱼汤,千斤拔鸡脚汤等,这些汤品具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
节气文化
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本文根据360百科综合整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责任编辑:曹立英
|